电子信息工程(080701) 专业(专升本)

发布时间:2024-03-29浏览次数:5963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080701;  层次:专升本;  学习形式:业余)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在电子信息、汽车电子、工业检测、智能制造、金融与信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行业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开发、运行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达到以下目标:

1. 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爱岗敬业,在职业发展上勤勉坚毅。

2. 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能有效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融合多学科知识,鉴定、分析、制定和解决与专业职位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3. 具备与同事、客户和公众的有效沟通能力,带领团队协同工作,能从多渠道获取资源并掌握与工作领域相关的前沿技术。

4. 具备成本与风险控制意识,合理评估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低修业年限2.5年,最高修业年限5年。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学分与学时分配

学分安排

课程类别

合计

学分

学时

比例

公共基础课

22

396

25%

专业课

38

684

43%

职业能力拓展课

6

108

7%

实践教学环节

23

414

25%

合计

89

1602

100%

(二)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位英语、毕业论文(设计)、高等数学(2)。

(三)主干课程

信息工程网络A、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程序设计及实践(C)、单片机原理、VC程序设计、测控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1.信息工程网络A2学分,36学时)

信息工程网络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侧重于信息网络相关科学技术,在信息、通信、电子、控制、航天、军事、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该课程在使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编程、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信息工程网络的概念及其构成,并初步掌握信息工程网络的分析、设计、实现、优化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旨在结合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工程网络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

2.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2学分,36学时)

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量子传感是量子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主要研究量子层面的精密测量。中国正处于科技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历史潮流中,面对新兴的量子科技领域,需抓住这一机遇。量子传感研究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通过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课程的教学,让更多的高校学生认识这一前沿领域,培养学生兴趣,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投身于量子科学仪器的研究,为中国量子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3.程序设计及实践(C)(3学分,54学时)

程序设计及实践(C)的基本教学内容是以C语言为介质讲授程序设计的思想,涉及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和自定义类型定义与应用、输入输出的设计及文件的使用、模块化思想及函数定义使用、程序流程控制、动态内存分配使用、指针的应用,以及一些基本的算法学习等。基于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利用计算机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掌握常见基本算法,具备处理基本错误的能力,对于一般问题,能够在已知算法的前提下,编写并调试通过、能正确运行程序,运用本课程实践知识的学习,能够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初步接受到程序设计方法、技巧、风格,能将问题划分为不同功能的模块,对其进行编码和调试,最后开发出一个具有一定代码规模的作品。旨在使学生具备对问题进行抽象化,并编程将其实现的能力、具备小组合作与协调的能力。

4.单片机原理(3学分,54学时)

单片机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培养学生重点掌握单片机原理、架构、编程及处理过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单片机,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原理、设计步骤、编程方法以及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本课程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的设计原理和编程方法,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理论,了解单片机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培养学生具有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单片机系统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工具、技术、资源和软件,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利用单片机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5.VC程序设计(2学分,36学时)

VC程序设计主要以Visual C++语言基本编程方法为基础,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和特点,重点包括Visual Studio编程环境、C++的类(继承、重载)概念及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方法、MFC基本应用程序的建立、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消息及自定义消息、多线程程序设计、Visual C++绘图编程、动态链接库DLL编程等内容。

6.测控电路(2学分,36学时)

测控电路主要介绍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与控制电路的各个功能块和总体连接,使学生熟悉怎样运用电子技术来解决测量与控制中的任务。在电子技术与测量、控制间架起一座桥梁,合理地进行电路总体设计和功能块的选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规测控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理论,了解测控电路发展趋势,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培养学生具有对精度、灵活性、快速响应、可靠性等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以及进一步钻研测控电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7.数字信号处理(2学分,36学时)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培养学生重点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表达和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离散时间系统,掌握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原理、设计步骤、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算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相关算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培养学生具有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英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进一步钻研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相关技术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8.通信原理(2学分,36学时)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的必修课之一,培养学生重点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构成,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构成原理、通信系统的设计、通信系统的仿真以及相关的新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信号分析、常规模拟通信调制解调手段、基带数字信号编码与基带传输系统、基本数字调制解调方案和性能分析、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先进数字调制理论等内容。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通信发展趋势,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信号传输与数据通信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并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设计仿真工具的能力,以及进一步钻研通信技术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四、教学形式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成人学生认知规律及实际情况,采用线上(含直播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原则上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时的20%。鼓励通过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学时、学分

总学分89,以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时数1602学时。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根据《星空体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上理工继教〔20204号),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鼓励和探索“学分银行”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促进学历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

六、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立足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将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原则上应为闭卷考试。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不超过80%

七、毕业要求

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89学分方能毕业,具体要求如下:

(一)知识

掌握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二)能力

1.具备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表述,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确定最优方案,以获得有效结论。

2.能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提出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传感检测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三)综合素质

1.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2.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进行项目管理,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3.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5.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6.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

(四)岗位能力与配套课程设置

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涉及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相关配套课程为信息工程网络A、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双语)、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测控与应用、传感器技术等。

具备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相关配套课程为Python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及实践(C)、VC程序设计等。

具备沟通能力。能够就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八、学位

1.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学位毕业论文(设计)通过双盲检查、学位论文复查。



返回原图
/